一、学科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十一五”)、特色专业(“十二五”)和优势专业(“十三五”,全省仅建设3个),且具有浙江省生物学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科拥有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浙江省重点学科、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国家-地方工程中心、浙江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资源保护重点实验室、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亚热带水环境生态保护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生长因子研究浙江省工程实验室。该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下设水生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环境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二级学科。近年来,本学科导师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0余项,发表SCI论文900余篇,以第一完成人获得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等奖励20余项。本专业培养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生物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科研方法,毕业后能从事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二、主要研究方向:
(1)水生生物学
主要从事富营养化水体中蓝藻水华及海洋赤潮发生的生物学机理、生态危害、生态种群动力学扩散机制、水华控制技术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等研究; 经济海藻羊栖菜等大型栽培海藻开展良种优化、繁育、生态适应性、生物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作用研究;珍稀水生动物的生理生态学、免疫应答等领域的研究,为珍稀水生动物的养殖、人工繁育及抗病害机理研究。
(2)植物学
主要从事低碳绿色农业作物体系、植物逆境生理及代谢调控机制、经济植物遗传改良与新种质创制等研究,以及研究珍稀濒危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经济植物的形态发生与机制等研究。
(2)动物学
围绕动物繁殖、生长发育、行为,以及能量代谢、体温调节特征与机制等开展研究。主要开展环境因子对鸟类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的影响和机理研究;小型哺乳动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繁殖与行为策略和生存适应机理研究;两栖爬行动物对环境响应的生理、生化和分子机制研究;水生软体动物、甲壳动物等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学及毒理学研究。
(4)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以生物活性产物的药理研究与应用开发为主要目标,围绕以岩藻聚糖硫酸酯Fucoidan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s为代表的活性生物大分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特色水生生物的免疫应答分子机制研究;缺血性脑中风、老年性痴呆、癫痫等疾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研究;糖脂代谢紊乱的分子机制和新型抗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皮肤损伤修复药物及功能产品的研究开发;藻类生理生态、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途径。
(5)细胞生物学
从显微水平、超微水平和分子水平等层次研究细胞的功能结构、代谢产物以及生命活动原理进行研究。本方向包括植物细胞工程研究;细胞毒理;细胞分化与凋亡等。
(6)微生物学
围绕食药用菌活性成分生物合成、农产品发酵加工、难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治理、微生物生态等方面开展研究。主要运用微生物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食药用菌活性成分的代谢调控与高效制备技术、农产品发酵加工方面的研究;运用化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开展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菌株的选育及其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
(7)环境生物学
聚焦生物与受损环境(人类干扰和影响条件下变化了的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研究不同生境生物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产生的响应,以及对受损环境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和保护作用及机理。
(8)化学生物学
运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研究活性小分子、活性大分子生物学作用及应用价值,注重应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挖掘多糖、蛋白质的生物学作用,进一步提升多糖、蛋白质的应用价值。;重金属、生物毒素等环境毒物对生命体的毒性机制及相应的解毒机理。注重应用化学生物学的方法和手段深入阐释重金属等环境毒物对生命体的毒性机制,探寻生物活性小分子对于重金属等环境毒物的解毒机理和应用价值。
硕士点负责人简介:
赵敏,博士,二级教授,博导,俄罗斯工程院外藉院士,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劳动模范,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担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生物科学类教指委委员、中国藻类学会常务理事、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海涂围垦及其生态保护)主任、省水环境与海洋生物保护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生态学优势特色学科负责人、省生态学一流学科(A类)负责人、生物科学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Carbon Neutralization》(Wiley 出版集团出版)主编等学术职务。领导团队分别与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建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任主任。
长期从事藻类生物学、水环境生态学、生物数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4项等科研项目2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一等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等20多项奖励。发表SCI论文126篇,授权发明专利22项。研发的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已向全国推广应用。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艘蓝藻水华物理喷射处理船,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20余项。
学术骨干简介:
金宁一: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特聘教授。国家“973”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兽医界第一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全军优秀教员、“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荣誉称号。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常务理事和动物传染病学分会理事长,吉林省人兽共患病防控科技创新中心主任,吉林省病毒重组疫苗研发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动物病毒学和人兽共患病学的学术带头人,历经30年建立了“重要动物病毒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主持课题5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5项,成果转让2项,获新型疫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6项,以责任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Signaling、Cell Research和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主编专著2部。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在2003年抗击非典、2004年阻击禽流感、2009年防控甲型H1N1流感、2013年抵御H7N9流感等重大疫情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评为“感动中国畜牧兽医科技创新领军人物”,获“新中国60年畜牧兽医科技贡献奖(杰出人物)”,被中央军委授予个人二等功。
阎秀峰: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资深理事、中国林学会盐碱地分会副主任委员、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编委、《生态学报》编委,曾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开展植物耐盐生理生态学、植物次生代谢和环境关系以及植物活性物质利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以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际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题、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948”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多项。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3部,发表SCI收录论文百多篇,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二等奖科技奖项4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计翔: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杭州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选、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人员。浙江省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浙江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获教育部“全国优秀教师”,教育部和人事部“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任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执委,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龟鳖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农业农村部濒危水生野生动植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Current Zoology》和《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副主编,《Integrative Zoology》、《Zoological Research》、《Animals》和《动物学杂志》编委。曾任世界两栖爬行动物学大会(World Congress of Herpetology)秘书长,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理事长,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Current Zoology》主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动物)学科评议组成员。从事动物进化生理生态学和保护生物学研究,先后主持13项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含重点、重大和青年人才专项项目),已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主编著作三部。
李仁辉: 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A类人才。原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类研究中心主任,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的领域包括蓝藻多样性与系统分类,水体富营养化,有毒蓝藻水华和藻类异味的研究等。主持和承担国家973课题, 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水专项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项目以及受委托横向项目8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以及同美国,日本,欧洲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合作研究。受聘于多个省市的“蓝藻水华和饮用水问题和处理”的专家顾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科技部和环保部等部委的科研项目和标准评审组长或委员。曾担任中国藻类学会副秘书长,国际藻类杂志Phycologia (SCI)副主编,Journal of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中科院1区) 的副主编,Harmful Algae(中科院一区),《湖泊科学》,《生物多样性》和《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的编委等,江西师范大学555赣特聘教授。发表学术文章200多篇,其中SCI文章160多篇,论文被引用超过5400次,H指数41。
吴明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研究生学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二级教授,温州市杰出人才、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瓯江特聘教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海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教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物工程学会理事,温州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海藻多糖药物活性研究与开发,以及海藻育种及生态学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专项项目课题1项、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1项、国家基金面上项目3项、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1项,曾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创新奖一等奖2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编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12项。
姜潮: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浙江省特聘专家,温州市“雁荡友谊奖特别奖”获得者,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全职特聘教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校长外事顾问。长期从事蛋白药物的研发,曾在加拿大国家农业部和加拿大国家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并先后在加拿大的SemBioSys Genetics和Paladin Biosciences公司担任主任研究员和高级研究员,领导并参与了利用红花表达人胰岛素和载质蛋白-A1,昆虫细胞表达乙肝和丙肝疫苗等十余种蛋白类药物的研究和产业化。在国外权威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已获美国和中国专利。2010年回国后,发表SCI论文十多篇,发明专利13项。一类新药及新型组织工程学复合生物材料已进入临床前试验研究阶段,已初步显示出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井芹·宁: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温州市“580”海外精英引进计划人选。长期从事蓝藻水华控制技术及开发应用。在日本建设环境部门和水环境领域拥有最高技术资格的代表者之一,2016年3月由日本文部省指定任命为研究与技术指导环境专门调查员。独立承担和负责实施的国际国内业务达百余项, 具有先端的新技术开发能力,曾获日本文部科学省瞩目技术发明奖、日本水库工学会技术开发奖,研制开发的实用化技术专利达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担任日本土木学会、水环境学会等10余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自主研发的产品中、己有8项产品销售并应用于社会实际服务。2022年被授予浙江省西湖友谊奖。
杨海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生物加工工程研究所所长,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功能微生物挖掘与发酵、食药用真菌采后生物学、功能食品方面的研究与产品开发。主持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等省部级科技项目10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在菌物学报、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Food Chemi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32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8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1件),以第一完成人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浙江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一等奖1项。
郑向勇: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民盟盟员,1976年5月生于浙江乐清,分别于1998年、2005年和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浙江省“剿灭劣V类水”首席技术顾问、浙江省“零直排区”建设指导专家、温州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瓯江特聘教授,现任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副院长、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民盟温州市委员会常委、温州市政协委员。长期致力于水生态修复、污水资源化和养殖尾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会员;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政府间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浙江省科技重大项目、横向课题等科技项目20余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0项,已转让专利2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Bioresource Technology、Chemosphere等国内外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为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ence of Total Environment、Waste Management等SCI期刊的审稿人;作为现场技术负责人、设计负责人等主持完成或指导完成西湖小瀛洲三潭映月景区厕所污水处理工程、乐清市蒲岐镇护城河治理工程、乐清市乐成街道马路渎河治理工程、乐清市蒲岐镇埭下河治理工程、温州市瓯江口安心公寓污水处理工程、温州市第八高级中学污水处理工程、大理市挖色镇污水处理工程、昆明市梁家村污水处理工程、玉溪市小回村污水处理工程、湛渝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处理工程、厦门市鼓浪屿污水处理工等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和水体治理工程60余处。
赵志军: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动物生理生态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常务委员、《Physiology and Behavior》Section editor、《Scientific Report》、《兽类学报》和《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学报》编委、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温州市瓯越特支计划“科技领军人才”。曾赴俄罗斯科学院生态与进化研究所、英国阿伯丁大学生物系从事学术交流或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动物能量学研究,从整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子和组学层次整合研究动物体温、体重和摄食行为特征,以及繁殖、生长发育和衰老的特征和能量学机制,尤其是动物应对气候变化的繁殖和行为策略和生存适应机理。先后主持承担英国皇家学会国际合作基金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ure Metabolism、PNAS等发表SCI收录论文6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一等奖等10余项。荣获“中国动物学会第五届青年科技奖”、“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优秀教师”、 “步青教学卓越奖—最佳教学奖”、“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校长特别奖”等。
柳劲松: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曾获曾宪梓教学基金授予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浙江省优秀教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学名师奖、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最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称号。主要从事环境因子对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能量代谢和产热调节的影响和机理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5项、国家科技计划支撑项目课题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1项等多项课题。在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Avian Research、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报、兽类学报和生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SCI收录30余篇。指导学生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为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Avian Research、Zoological Research、动物学报、兽类学报和生态学报等期刊的审稿人。
廖志勇: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科技处处长。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博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博士后。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农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高层次青年人才协会常务理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天然药用成分的挖掘、功能及开发利用,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项目1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2项、浙江省自然基金项目1项,在Nature Cell Biology、Cell Death and Disease、Applied Materials Today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奖创新奖一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
马增岭,博士,教授,博导,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生态学学会常务理事,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访问学者, Frontiers in Marine Science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从事有害藻华发生机理、生态效应、多元治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 藻-菌互作机制及其生态功能, 以及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修复技术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项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Chemosphere、Harmful Algae、Algal Research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2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浙江省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科技奖励10余项。
张永普:硕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温州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副会长、温州市渔业学会名誉会长;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和校教学委员会委员。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和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主要从事于动物对温度变化的生理和行为适应策略以及繁殖生活史的进化研究,动物多样性监测与评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4项,厅局级和地方服务项目50余项;同时,作为主要成员承担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著作5部。在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Functional Ecology、Aquaculture、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主持或参与的多项成果获中华农业科技奖、国家海洋创新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和温州市科技进步奖等。指导学生获浙江省生命科学竞赛奖项8项。
应雪萍: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及温州市“551人才工程”,浙江省动物学实验精品课程负责人。主要从事水生无脊椎动物文蛤、泥蚶、中华绒螯蟹等的生殖和发育生物学及毒理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基金3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加(排名第2)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在Aquaculture、Aquatic Toxicology、Chemosphere、Ecotoxicology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曾获国家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高校优秀成果二等奖及温州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承担动物学、海洋生物学、发育生物学、普通生物学、生命科学导论等课程教学工作,指导本科生获得了国家及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及环境生态科学等竞赛一等奖21项,二等奖15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新苗计划项目8项。
董新姣: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选,温州市第六轮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曾荣获“温州市十佳女性”,“浙江省高校现代教学技能比赛优秀奖”,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学名师。主要从事难降解污染物微生物菌株的选育及其降解机理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曾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市科技局、省教育厅、省农科院和省环保局等多项科研成果奖,在《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Biodeterioration & Biodegradation》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
肖继波: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瓯江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污染水体修复、环境微生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及高难工业污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参与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水专项子课题、浙江省公益、温州科技计划等20项;主持污染河水治理、工业废水处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工程项目200余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生态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出版教材1部;主持获浙江省科技步二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创业成果二等奖、温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创新个人奖、浙江省环境保护科技三等奖等各1项,参与获浙江省环境保护科技一等奖、温州市环境科学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浙江省生态与环境修复技术协会技术成果一等奖等各1项;主持实施的农业面源污染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工程项目获评省级优秀7项,其中1项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水源敏感区”生态沟渠建设模式。
申景岭:博士,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授,博士生导师。曾留学日本熊本大学发育与遗传研究所、熊本大学动物资源中心、美国德州大学休斯顿健康医学中心。曾任黑龙江省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黑龙江省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为中国解剖学会医学发育生物学会委员,浙江省生殖细胞学会委员。研究领域为受孕环境及基因突变对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主要利用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转基因动物研究基因组压力对动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以及受孕母体所处精神和药物压力的作用下影响胚胎的发育和生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留学归国基金等项目,参与973和863子课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Advanced Science、Science Advance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
郑春芳: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温州市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温州市“5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和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中国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林学会树木生理生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际项目1项、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7项、市级2项、横向项目15项,作为第二完成人完成国家级、省市级项目5项,并作为技术骨干完成项目1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第一发明人授权(受理)专利8项,还参与获得国家海洋局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以及温州市农业科技推广奖三等奖等多项。
王奇,博士,教授,硕导,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瓯江特聘教授,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三垟湿地生态环境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城镇水污染生态治理技术浙江省工程实验室副主任,浙江省循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浙江省膜学会理事、温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从事水华控制技术与水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生物学、智能环保设备、水域生态学、微塑料和抗生素污染监测与分析等方面研究。主持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990万)、省自然基金项目、温州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10余项纵向项目,作为学术骨干主要参加国家重大水专项、国家 “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计划支撑等多项纵向项目,主持10多项横向项目,已发表20多篇SCI论文,申请和授权专利20余项。
吴祥庭:教授,硕士生导师,1987年获杭州商学院理学学士学位、2010年获江南大学硕士学位。先后获温州市优秀科技特派员,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教学技能奖,伟德国际1946源于英国学生最喜爱老师等多项荣誉称号。长期致力于食品科学和有机化学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题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苍南县科技计划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20多项,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多项,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与浙南及周边地区食品加工的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中国专利10多项目,其中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4件。主要研究方向为可食性食品包装膜对食品抗菌抗氧化机理研究、动植物抗菌抗氧化有机物的提取及对食品抗菌抗氧化机制研究、农作物发酵后有效物质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邹慧熙: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细胞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温州市“新世纪5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长期致力于藻类生理生态学和次级代谢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部级项目近10项;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研究论文16篇,出版专著1部,获得第一发明人授权(受理)专利3项。
肖德荣,博士、教授。兼任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湿地公园评审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湿地保护协会理事。主要从事湿地生态学、生态碳汇及其调控、生态保护修复技术、自然保护地规划等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重大基金子课题、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等各类项目40余项。在Global Change Biology,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Catena等主流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2部(副主编)。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三等奖各1项。
王丽:教授,硕士生导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后,温州市瓯越英才人才,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农学会会员,浙江省遗传学会会员,浙江省细胞生物学会会员及甘肃省遗传学会理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生物技术专项等省级项目5项,参与国家及省级项目等20余项,参与国际项目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制定省级地方标准8项。获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厅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参与“分子生物学”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参编教材1部。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在PNAS、AGEE及LDD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李铭: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理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环境因子对小型鸟能量代谢和基础产热调节的影响和机理研究、以及鸟类神经毒理学研究。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1项,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结题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
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part A、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Avian Research、Zoological Research、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Ecotoxicology 等国际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20余篇。为Avian Research、Poultry Science等期刊的审稿人。
苏来金,男,博士,教授,瓯江特聘教授,硕导,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担任教育部市场监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浙江省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食品工业科技》青年编委等。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研究,主持省部级、市厅级重大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主编“十四五”国家规划教材2部,获中国轻工业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主持成果荣获2019年度浙江省农业农业厅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21年度中国商业联合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银奖、铜奖等多项。
招生对象:生物学、医学、药学、化学相关专业本科毕业生。
学制:三年。
学位:理学硕士。